解读商洛中学系列之桃李满园话名师



    大凡名校,必有名师,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,必然名师辈出。历经百年沧桑的陕西省商洛中学历来是名师荟萃之地,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在这里不知疲倦地耕耘,追逐着教书育人的梦想,品味着三尺讲台上的甘苦。正是这些安贫乐道、无私奉献的教师支撑起了商中的百年基业,成就了商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。

    在一般人眼中,教师可能是最不起眼的社会群体,永远不会被人追捧和巴结,可在学生的心里,总给自己的老师留有一席之地。可能什么也不说,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表达,但心底的那份敬重应该一直存在,终生难以忘却。而那些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、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就、具备深厚的专业造诣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,会赢得师生和家长的普遍尊重,具有一定的社会声望,因而成为名师。这种所谓的“名”,不包含任何功利成分,只不过是人们对这些教师的辛勤劳动的一种认可和肯定而已。

    学堂时期的商中,于佑任、李义祉等知名人士担任教习,将民主革命和进步思想文化带进商中,在青年学生的心中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户,这批人大概是商中最早的名师。其后的历代商中教师,大多来自省内甚或全国各地,他们把自己的才学和青春一起奉献给了商中,也把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商中。不同时期的商中毕业生,说起母校的名师,都会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。哪个雷厉风行,哪个循循善诱,哪个妙语联珠,哪个风趣幽默,言语间的那份自豪和得意不言而喻。

    记得第一次到商中上学,走过一个教室门前,听见里面有位女老师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语文课,一下子被深深吸引,不由得驻足倾听,并对老师肃然起敬。因为在此之前,我从没听过老师用普通话讲课。很快,我认识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老师,知道了许多老师不同寻常的故事,也认识到有名师的指引是多么幸运,在名师云集的氛围中求学是多么与众不同。

    在学生看来,老师或严厉、或慈祥、或博学多才、或语重心长,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为自己的心灵之旅导航。直到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并有幸与昔日仰慕的老师并肩工作的时候,才有机会看到老师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无助,才知道老师意味着终生无怨无悔的付出。

    当你在学校附近看到脸色憔悴、步履匆匆的人,那肯定是商中老师;有人住在街边却一个月也难得上街一次,那一定是商中老师;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,自己的孩子却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学校屡屡请家长,那往往就是商中老师。起得比鸡还早,睡得比保姆还晚,这是老师一生艰辛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 当人们吃过晚饭,坐在电视机前舒舒服服享受八小时之外的快乐时,老师仍然坚守在教室,他们永远没有八小时之外;当人们纷纷乔迁新居,住进宽敞豪华的现代居室时,老师们仍然租住着村里的民房,奔波在尘土飞扬的小巷;当人们在改革开放的大市场中自由淘金,赚得盆满钵满、笑容满面的时候,老师们仍然眼巴巴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涨一级工资。

    每当看到头发雪白、清瘦如竹的退休老师步履蹒跚地走过校园,留下一路寂寞的背影,不由得感慨万千。他们将毕生心血奉献给学生,在人生的残年依然清贫寂寞如初,没有抱怨、没有不平,只有熟悉的微笑依然挂在布满皱纹的脸上。这就是我们的老师,曾经把我们扶上马背的老师,曾经被我们淘得心力交瘁的老师。

    虽然没有收获物质,也没有耀眼的荣耀,但回想起一生的付出,老师们绝不会后悔,所有的一切都化作桃李满天下的幸福,不管你记不记得,在不在乎。

来源:商洛中学
时间:2009年1月28日
栏目:学校网站 校园新闻